齒輪泵使用壽命不錯:
兩輪之間保持間隙,相互之間不摩擦,無磨損。轉子和轉子之間接觸,長期使用亦無磨損,運轉平穩,噪音低,效益高。
適用范圍廣:輸送高粘度、濃度及任務含顆粒的介質,是替代螺桿泵的理想產品。本泵屬容積式泵,輸送流量可以較的控制也可方便地制成變量泵。而離心泵的輸出流量是不能控制的,隨身阻力的增加而下降;本水泵有較不錯的自吸能力氣,自吸距離在5米以上,而螺桿泵自吸性能幾乎沒有。
齒輪油泵和羅茨油泵都是屬于容積式泵,齒輪油泵屬于齒輪式容積泵,容積式凸輪泵,下面,小編詳細來說一說他們的區別。
1、結構不同
齒輪油泵主要有齒輪、軸、泵體、泵蓋、軸承套、軸端密封等組成。羅茨油泵由泵體、泵蓋、軸、齒輪、轉子、填料、壓蓋等部件組成。
2、輸送工況有所不同
齒輪油泵適用于輸送不含固體顆粒和纖維,溫度不高于150℃、粘度為5~1500cst的潤滑油或性質類似潤滑油的其它液體。羅茨油泵可用于輸送高粘度物料。
3、工作原理不同
齒輪油泵是由一對齒輪在泵體中相互嚙合,由于齒頂于泵體內孔之間、齒端于側板之間的間隙很小,把吸油腔和壓油腔隔開,形成高低壓腔,齒輪旋轉時,油箱中的油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吸油腔,齒輪的另一側逐漸進入嚙合,把齒間的油擠壓出去,輸送到管路中。齒輪不斷轉動,齒輪泵完成連續的吸油和壓油。
4、動力端轉數不同
齒輪油泵多用于直連電機,常用六級電機或四級電機,轉數960-1440轉每分鐘,羅茨油泵有皮帶傳動,齒輪減速機等驅動形式,理論轉數在50-500轉每分鐘。
齒輪泵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四大故障分析:
1、油泵內部零件磨損
齒輪泵內部零件磨損會造成內漏。其中浮動軸套與齒輪端面之間泄漏面積大,是造成內漏的主要部位。這部分漏損量占全部內漏的50%~70%左右。磨損內漏的齒輪泵其容積速率下降,油泵輸出功率低于輸入功率。其損耗全部轉變為熱能,因此會引起油泵過熱。若將結合平面壓緊,因工作時浮動軸套會有少量運動而造成磨損,結果使農具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這樣的浮動軸套需要換或修理。
2、機油泵供油量不足或無油壓現象:
工作裝置提升緩慢,提升時發抖或不能提升;油箱或油管內有氣泡;提升時液壓系統發出“唧、唧”聲音;拖拉機剛啟動時工作裝置能提升,工作一段時間油溫升高后,則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輕負荷時能提升,重負荷時不能提升。
3、油封磨損,膠封老化
卸荷片的橡膠油封老化變質,失去彈性,對高壓油腔和低壓油腔失去了密封隔離作用,會產生高壓油腔的油壓往低壓油腔,稱為“內漏”,它降低了油泵的工作壓力和流量。齒輪泵它的正常工作壓力為100~110kg/平方厘米,正常輸油量是46L/min,標準的卸荷片橡膠油封是57×43。自緊油封是PG25×42×10的骨架式油封,它的損壞或年久失效,空氣便從油封與主軸軸頸之間的縫隙或從進油口接盤與油泵殼體結合處被吸入油泵,經回油管進入油箱,在油箱中產生大量氣泡。會造成油箱中的油液減少,發動機油底槽中油液增多現象,使農具提升緩慢或不能提升。需要換油封才可排除此故障。
4、油泵殼體的磨損
主要是浮動軸套孔的磨損(齒輪軸與軸套的正常間隙是0.09~0.175mm,大的不可以超過0.20mm)。齒輪工作受壓力油的作用,齒輪尖部靠近油泵殼體,磨損泵體的低壓腔部分。另一種磨損是殼體內工作面成圓周似的磨損,這種磨損主要是添加的油液不凈所致,所以需要添加沒有雜質的油液。